|
|||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| |||
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深化执行改革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的意见——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(2019—2023)》明确指出,巩固和深化“基本解决执行难”工作成果,建立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,全面提高执行工作水平,奋力向“切实解决执行难”目标迈进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确保执行工作持续高水平运行,仍需坚持不懈做好以下工作。 一是坚持“一性两化”力度不减。“依法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,全力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,大力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”,是强力推进执行工作的制度保障。近年来,我院先后3次对执行指挥中心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,在全市率先实施执行指挥中心流水线作业,实现主要财产“一键查询控制”;成立了县公安局驻法院“反拒执侦查大队”,与公安机关共享涉案被执行人信息。今年上半年,网上查控存款1370多万元,查封房产720套;司法拘留78人,移送公安机关上网通缉31人,抓获27人,以拒执罪判处刑罚21案24人,形成了持续打击逃避执行的强大声势。 二是“一把手抓、抓一把手”机制常态化。为确保执行工作良性循环和“3+1”核心指标高标准运行常态化,院长每周召开一次执行质效点评会;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执行热点、难点问题,修正规章制度20多项,制定整改措施23条;全面推行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,执行行为全程留痕,执行过程实时监控;严格“终本”案件管理,凡未穷尽执行手段、未采取限制高消费等措施,一律不得终结执行;严格落实“一案一账号”案款管理,财产处置公开高效;邀请各级人大代表视察法院、参与听证、见证执行等活动,人大代表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了解更加具体细致,监督更加全面深入。 三是积极探索基层执行工作网格化管理。虞城是全国“微治理”工作先进县,全县以乡镇为单元设置了乡级网格25个,村级网格610个,村民组基础网格2223个。我院探索将“微治理”融入“微执行”,与“微治理平台”在全县乡、村、组设置的“一格八员”(1名网格长、1名网格警务员、1名网格协管员、1名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、1名名誉村长和公道会成员、治保会成员、红白理事会成员)密切合作,为执行工作提供被执行人信息、协助送达执行手续、参与执行案件矛盾纠纷化解,减少了暴力抗法和冲突事件发生。 四是持续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。多方争取党委支持,持续落实好虞城县人大常委会下发的《关于健全和完善执行联动工作机制的决定》,定期召开由23个成员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。上半年,将868人限制高消费,将849人纳入全国法院“失信黑名单”,101家企业被限制注册登记、法人变更或股权转让,39人次被限制招投标,868人在乘坐飞机高铁、出入境等方面受到限制。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受限”的惩戒网络越织越密,“党委领导、人大监督,政府、政协支持,部门协同、法院主办、社会各界参与”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强大合力基本形成。 来源:人民法院报 |